

聯系我們
公司地址:重慶渝中區長江一路58號B1幢14-8#(鵝嶺車站對面市建委大院內)
業務部辦公地址:重慶渝北區冉家壩銀樺路太陽園1棟19-13(廣電大廈對面)
辦公電話:023-63673987辦公傳真: 023-63673986
總經辦:江川 13808308418
工程部:康健 13708375892
施工部:徐彬 13002378745
重慶建筑加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過去年代修建于各地城鎮和各級公路上的橋梁,負擔著十分沉重的交通荷載及繁重的交通量。近20年來橋梁抗風、抗震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推動了大距度橋梁的發展;同時,隨著人們對大型重要橋梁安全性、耐久性與正常使用功能的日漸關注,橋梁健康監測的研究與監測系統的開發應運而生。
1 橋梁的全面檢測
1.1 對引道及橋址周邊環境進行檢查量測
1.1.1 查看正橋與引橋、引道(線)的銜接處是否正常,與竣工時的情況相比較,是否有變化。
1.1.2 橋址及其附近的水流河道是否改變,必要時還應測定主河槽的水流速度及其流向;橋下凈寬有無改變;橋墩臺處的局部沖刷與設計有有關數據相比是否增大。
1.1.3 兩岸的橋頭填土石砌錐坡有無沖刷、滑移和損壞。
1.2 量測全橋的標高和線形
1.2.1 橋的標高和線形有聯系關系,但又有區別。前者是指某點的高程值,后者則是橋梁相關點的連線。一座設計施工質量良好的橋梁,其標高和線形均應達到設計期望值。
1.2.2 量測的主要部位和項目有:墩臺的支承墊石(即支座墊板)頂面、承臺頂面和梁底處的標高;墩臺身在橋的縱、橫向有無偏移傾斜。①對斜拉橋和懸索橋,還應量測其主塔身在橋的縱、橫向有無偏移傾斜,塔頂的變位。②對懸索橋,還應量測主纜的線形;③對拱橋,還應量測拱肋軸線的線形。
1.3 圬工梁拱檢查量測
1.3.1 檢查圬工有無風化、剝落、破損及裂逢,特別注意變截面處、加固修復處及防水層的情況。對圬工剝落、裂縫處,應注意鋼筋的銹蝕情況。
鋼筋混凝土梁應重點檢查寬度超過0.2mm的豎向裂縫,并注意檢查有無斜向裂縫及順方向的縱向裂縫。預應力鋼筋混梁要觀測梁的上拱度變化,并注意檢查有無不允許出現的垂直于主筋的豎向裂縫。
1.3.2 拱橋應量測實際拱軸線和拱圈(或拱肋)尺寸,并檢查它們有無橫向(垂直于路線方向)的裂縫發生。
1.4 鋼結構檢查量測
1.4.1 檢查鋼結構構件油漆涂層的完好程度,有無起皮、剝落、銹斑等。特別是容易積水積塵或不通風部位有無銹蝕。銹蝕嚴重的,應量測鋼板或構件的實際剩余厚度,以便考慮斷面削弱的影響。
1.4.2 檢查構件有無裂紋、穿孔、硬傷、硬彎、歪扭、爆皮及材料夾層等。要特別注意以下部位有無疲勞裂紋發生:承受拉力或反復應力的桿件與節點板連接處或桿(構)件接頭處;由于損傷造成桿(構)件斷面削弱及應力集中處;縱梁與橫梁的連接角鋼;無蓋板的縱梁上翼緣角鋼;主梁間的縱向聯結系的連接處;單剪鉚釘處;焊縫端部及其附近的基材;U形肋與橫隔板連接處焊縫等。
1.4.3 檢查鋼箱梁工地拼接的大環形焊縫(即同一截面的頂板→腹板→底板→腹板的周圈焊縫)和U形肋嵌補段焊縫有無異常。
1.4.4 檢查桿件的平直度,當城市桿的彎曲矢大于桿件由長度1‰、拉桿的彎曲矢度大于桿件自由長度的1/500時,均應注意彎曲的影響。
1.4.5 檢查鉚釘頭有無銹蝕,鉚釘有無松動。檢查高強度螺栓是否完好,有無松動和延遲斷裂等情況;有無因銹蝕或其它原因降低磨擦力現象;并應嚴密注意節點滑移的拱度的變化。
1.5 磚石砌體的檢查量測
磚石砌體不同于鋼筋混凝土的一個特點是,抗拉強度更小,結構脆性大,開裂荷載比較接近或幾乎等于破壞荷載。因此,當磚石砌體出現由于荷載引起的裂縫時,往往是砌體破壞的特征或前兆。
1.6 墩臺及基礎的檢查量測
1.6.1 墩臺的缺陷主要表現是:裂縫、剝落、空洞、鋼筋外露及銹蝕、老化、變形位移等。
1.6.2 檢查時,應對裂縫及破損具體位置、寬度、長度、深度進行量測和描述,繪制成圖。
1.7 地基的檢驗
當發現墩臺有沉降、傾斜、位移時,一定要對地基進行探測和商討。對已成橋的地其檢測是比較困難和麻煩的。可用觸探和鉆孔取樣的方法,也可用荷載板試驗。但很難在原位進行,常常只能是接近基礎原位。對巖地基,可在基巖的露頭地點進行檢驗。
2 橋梁的維護和加固的重要性
對于事關行車安全的路橋設施的管理、檢查、養護維修、大修加固、技術檢定等方面,早在半個世紀以前,我國鐵路系統就施行了一整套嚴格的制度。鐵道部工務局、鐵路局工務處、各分局工務科、各工務段、橋梁領工區和工區,長期以來實行了橋梁檔案管理、經常檢查、定期檢查(每年春、秋季,兩次)、特別檢查和計劃預防性維修制度,配合橋梁檢定、橋梁試驗、洪水沖刷觀測、橋梁大修和防洪工程,維護了橋梁的正常完好狀態,從而大大地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
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和交通運輸事業的飛速發展,車輛載重量、車速和交通量已大為提高,在過去三、四十年所建造的低標準的、長期失養的農用、公路及城市橋梁能否繼續服役并安全運營,已成為公路和城市建設決策部門的一件大事。但是,有病害、甚至病害嚴重的危橋,如果有正確的檢查分析與診斷,以新技術、新材料給予加強、加固(配合必要的橋梁試驗驗證)一般是能夠繼續安全運營的,并且能使其原有載重等級得到提高。此項檢查、分析、加固的費用,一般只是新建費用的10%~20%。而且在加固過程中,除少量重車短期繞行之外,勿須全部中斷交通,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其了然。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
橋梁的定期全面檢查的周期,1996年《公路養護技術規范》規定一般為3年,視情況可1~5年進行一次,似已不適應客觀實際的需要,一般定期全面檢查應該每年一次;特殊檢查應視實際需要而定,而且應該委托有相應能力的單位來承擔。在檢查的基礎上,分析病害,摸清維修、中修、大修工作量,再分輕重緩急去安排維修或大、中修工作計劃與資金。這里重要的是維修或大、中修經費的撥付并形成穩定的制度,有如大家習以為常的醫療保障制度一樣,再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臨時向市長打報告要錢了!通過橋梁病害的檢查、分析,可以發現設計、施工考慮不周的問題,發現當時技術條件的局限,使以后的工作得到改進,也有助于今后相關規范條文的修訂。
橋梁病害的分析和舊橋、危橋的大修加固,其技術上往往較設計新橋要繁雜,技術難度大,風險也大(有如給危、重病人開刀),而且其經濟效益差,沒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奉獻精神的單位和專家,一般是不愿意去接受這種任務的。設計理論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其往往為了實用和可能,而對問題作了必要的簡化,忽略了一些難于計及的因素,有些設計構造只是經驗使然,缺乏學理,橋梁的實際工作狀況和這些尚有一定的距離。病害分析時必須花更大精力,要盡可能去搜集已經丟失的原始技術資料,更多地考慮橋梁的實際工作條件和狀態(這就使得問題更趨復雜),進行必要的試驗檢測,才能找準原因,對癥下藥,去進行維修、加固或局部改造。幾十年來,幾代土木工程專家學人,在鐵路、城建、公路系統從事著橋梁、水文、建筑和其它土木工程的養護維修、科研、試驗、檢定、大修加固、施工、設計以及建設管理工作,已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希望橋梁工程的同行們(尤其是經驗豐富的老一輩專家)一起,對為數眾多的病橋、危橋有所分析和研究,并實施加固設計和施工,對辛勤為人們工作的橋梁,如醫生之對于各種病人,實行“救死扶傷”,讓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德之物——橋梁,健康地繼續為人們工作和造福。